淮安市淮阴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淮安市淮阴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
发布时间:2016-08-30     浏览次数:     来源: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正在成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推动着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变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一场力度空前的专项整治活动已于近期拉开大幕,并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的展开。农村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要实现其良性健康发展,应坚持鼓励和规范并举原则,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进程,明确其发展方向、主体地位、业务范畴、监管机制等;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相关方面的改革步伐,逐步夯实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构建统一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强专项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
  弥补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短板”
  近年来,在各方的重视和推动下,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明显改善,但仍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金融服务供需缺口巨大,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健全,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快速推进,对金融信息收集、业务成本、产品创新日渐产生影响。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5》披露,全国银行业的电子化替代率整体接近90%,农村信用社的替代率也已上升到60%,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进村入户,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互联网巨头也纷纷下沉农村,布局发展农村金融,并形成多种模式,如以村村乐、大北农、新希望为代表的“三农”服务商,以阿里、京东、一亩田、云农场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和以宜信、开鑫贷、翼龙贷为代表的P2P平台。截至2015年末,京东农村金融已累计服务20万农户,不仅向农户提供农资采购、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也向农户提供信贷、支付、理财、众筹、保险等全产品链金融服务;翼龙贷推出的“三农”融资产品已累计发放150亿元,受益农民超过20万户;苏宁云商也整合金融服务板块,大力推动发展农村电商。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降低了信息整合成本,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的时间、空间与成本约束,促进资金从城镇流入农村,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空白,有助于农户融资“降成本”。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的障碍与挑战
  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农村互联网金融还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是农村金融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农村留守人口“老弱病残”居多,文化素质相对不高、投资理财意识不强的挑战,而且目前大部分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还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如何提升农户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认同度和普及率,道路依然漫长。二是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宽带普及率和电脑普及率均低于30%,相当多的农民缺乏互联网知识以及利用互联网理财融资的意识和技能。互联网金融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设施的建设。三是农村的资产货币化程度低,非农资源信息化程度不高,给互联网金融的推广和风险防范形成制约。必须加快建立农村信用体系,降低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领域发展的风险。四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着诸多风险考验,目前已逐渐暴露。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网贷平台对投融资双方的准入门槛要求低,资质审查不严格,而且信息披露制度普遍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更高。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带来终端安全风险、平台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一些新的风险因素,造成信息安全问题,威胁用户资金安全。但是,在考虑互联网金融风险时,应该把互联网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区别开来,如e租宝、中晋系非法集资等全国性风险事件,涉众广,涉案金额巨大,使互联网金融的名声受到了很大影响。但实际上,上述案例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代表。
 
 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
  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制度保障。建议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从法律层面厘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主体地位、业务范畴、监管体制机制等,明确法律底线,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立法的原则,首先是鼓励创新、竞争和发展;其次是规范市场秩序;第三是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坚持市场开发原则,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为农民提供新型金融服务。要坚持创新发展原则,鼓励传统电商提供金融等服务,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加快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做大做强农村金融市场。
  (二)夯实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一是加强金融最新知识的宣传普及,提升广大农民的金融素质,增强其借助互联网实现财产增值和运用互联网融资的意识与能力。二是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推进创造硬件环境。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户经济信用档案,提高农户征信信息入库率,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和运用,建立大数据征信、风控与监测机制,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评比活动,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四是加快推进农村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作物价格评估机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土地租赁、转让、抵押市场,积极稳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要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加快转型与发展,使之成为参与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渠道,成为农户金融权益保护的重要平台。
  (三)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防范机制。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处于“弱监管”状态,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缺乏保障,有可能带来潜在风险隐患。对农村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要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做好监管,搭建适应互联网金融属性的监管体系。一是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建议央行下设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与市场监管机构的合作,实施统一监管。二是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依托先进技术建立行业数据库、监控平台等,构建有效监管体系,严格实行事后处罚、公开处罚、自然退出、公开追责等监管措施,加强监管信息披露,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水平和效率,坚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要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监测统计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统计制度,研究出台科学统一的统计标准,加快对互联网金融数据的采集分析,特别是要加强网络借贷行业的监测统计和风险预警工作,重点应放在对资金运用端的监测统计上,统计分析贷款金额、余额、利率、期限、投向、还本付息及是否违约等情况,探索建立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四是要加强自律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推动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保护行业合法权益,规范从业机构市场行为,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发展。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明显改善,但仍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金融服务供需缺口巨大,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广阔空间。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应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制度保障;夯实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并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