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阴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淮安市淮阴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补《三农》短板促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16-06-23     浏览次数:     来源:

2016年6月16日      来源:学习时报

 

  当前,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收入亟待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

  补农业现代化短板。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使“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随着人民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提高,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已经出现,比如在江西革命老区就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甘当农民的“大米哥”,努力实现农民粮食增收、市民吃粮放心,市场平衡供求、连接城乡、工农互惠。政府也在政策上给以支持,财政部、农业部4月18日发出通知:选择部分省开展试点,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补农民收入短板。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财政经济状况比较紧张,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在一些玉米主产区,农民增产了之后反而没有增收。在政策上,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是扶贫,而贫困人口绝大部分是农民。我国有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途径,多措并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贫困人口脱贫,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与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小康。

  补农村公共服务短板。随着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凸显,对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乡情千差万别,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必要的财政投入不可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定要覆盖乡村,即使成本高一些也要努力做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包括全部农村在内的整个中国大地。要努力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合力,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